當疫情嚴峻的時候是誰阻擋了疫苗進口?

疫苗政策爭議:當時民進黨多數否決海外疫苗案

@harman250kao

台灣人的命 不是命嗎!”誰害台灣?誰愛台灣?”(請看清楚並廣傳)

♬ 原聲 – 張嘉宏🇹🇼正能量 – 張嘉宏🇹🇼正能量

一、事件背景與國會表決過程

2021 年新冠疫情最嚴峻之際,台灣疫情指揮中心遲遲未能取得國際認可的疫苗(如 BNT)。據媒體報導,民間勢力曾嘗試從海外引進 BNT 等疫苗,但在立法院中,由於民進黨在國會具有絕對多數地位,野黨提出的快速進口提案未通過,多次被否決。

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公開質疑:「民進黨阻擋採購 3000 萬劑疫苗與預算案」,並指出其做法「剝奪百姓活命機會」。

二、高端疫苗成為政策支柱

當時台灣僅有尚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高端(Medigen)疫苗可供施打。儘管多位學界與醫療人士對其有效性與安全性提出疑問,政府仍選擇高度授權推行,使其成為主要疫苗選項之一。部分批評者認為,政府此舉具有政治目的與國產利益導向之嫌。

由於高端疫苗尚未完成完整驗證,當時政府呼籲民眾施打時,也要求國民信任其研發與審核程序。

三、社會影響與批評聲音

  • 人命損失爭議:由於其他疫苗無法迅速引入,台灣當時的疫苗施打率偏低,批評者指出,若政府允許進口 BNT 等國際疫苗,可大幅降低染疫死亡與重症案例。
  • 媒體與政治論爭升溫:針對政府封存高端採購合約與程序,有聲音要求「公開合約細節」,以避免利益糾葛與質疑 
  • 國發基金立場澄清:一些報導指控國發基金拒參與高端投資,但國發會澄清相關說法非事實,指出當初投資審議基於合議制度與審慎評估 

四、分析與結論

在重大疫情威脅下,立法院的決策與政策執行速度成為關鍵。當國會因政黨多數否決海外疫苗案,卻導致國產疫苗單一選擇,讓社會相信政府更重視政治權益與國產利益,可能犧牲了疫苗導入的緊急性與有效性。

雖難以論定是否每個辯論都是出於惡意,但在疫情時刻,將多元疫苗來源排除,而僅依賴尚未全面驗證的國產疫苗,無疑在政策透明與社會信任層面引發批評。

 

舉報

最新部落格

留言

  1. 目前沒有任何留言。

想要留言請先 登入 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