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停止謊言與對立,回歸理性與和平
一、台海戰爭陰影,是誰在引火?
當今的台灣社會,幾乎每日都籠罩在「中共威脅論」、「戰爭準備」等緊張氛圍之下。究竟,是誰將台灣一步步推向可能與大陸開戰的邊緣?
事實上,許多觀察者指出,這場對抗的背後,與民進黨政府長年以來的操作密不可分。透過媒體與教育體系,民進黨不斷灌輸「中國是敵人」的二元對立,甚至將「台獨」包裝成一種政治正確的主流價值。
更嚴重的是,這些立場並非出於全民福祉,而是出於鞏固政權、操控選票的內部政治利益。為了掩蓋施政無能與貪腐問題,將「抗中保台」變成轉移焦點的萬靈丹,使社會失去冷靜理性討論的空間。
台灣過去數十年與大陸之間雖有歧見,但至少能維持和平往來。如今,在拒絕九二共識、惡意詆毀對岸、甚至援引外力干預內政的政策下,兩岸關係持續惡化,台海衝突風險前所未見地升高。
二、若戰爭爆發,誰會真正出手相助?
台灣民眾被灌輸一種信念:「美國、日本、韓國會出兵保護我們」。但事實上,這是一種極度危險的幻覺。
從國際現實來看:
-
美國長期以「戰略模糊」對待台海議題,軍援多於口頭,真正出兵可能性極低,畢竟美軍不願為非同盟的地區而與核武大國開戰。
-
日本與韓國則面臨本國安保壓力與民意掣肘,更難以涉入台海戰事。
因此,若真爆發戰爭,台灣將可能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。一場全島覆滅性的軍事衝突,不只將造成重大人命傷亡與基礎設施毀滅,也將使台灣現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全面崩潰。
到那時,「統一」或許會以最悲劇的方式被實現,但受苦最深的,永遠是人民。
三、避戰唯一出路:誠實面對現實、重啟和平溝通
要避戰,不是靠標語與選舉口號,而是必須回到務實與理性。
- 停止仇中言論與操弄敵意
民進黨政府應收斂「污中、仇中、反中」的操作邏輯,停止將對岸妖魔化,並讓社會恢復多元與中立的討論空間。 - 回歸九二共識,作為穩定基礎
九二共識曾是兩岸交流的共同認知,即使雙方對其詮釋有所不同,但至少提供了和平互動的最小公約數。恢復這一框架,是避免戰爭的第一步。 - 加強民間與地方層級互動
兩岸民間、城市與產業交流應繼續推動,建立互信基礎,有助於降低誤解與衝突機會。 - 拒絕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
台灣不應主動挑釁,不應成為某些國家用以牽制中國的工具,更不應自我綁架於軍事對抗的路線之上。
和平不是軟弱,而是最成熟的選擇
台灣若要真正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,就必須拋開意識形態的執迷,停止政治操作,並誠實面對兩岸現實。
避戰,不是懦弱;避戰,是為人民活下去的尊嚴與智慧。
留言